1)第16节 辽系军政体系形成_梦回二战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足足折腾了半年,张学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且在张作相等一干忠诚部下的鼎力相助下,总算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历史使命”,让东北四省在保留高度自主权的基础上归顺国民政府,实现中华民国在名义上的全国统一。这半年的“实习时间”让张学良忙得焦头烂额,使他的心智迅速成长起来,拥有了一定的军政处理能力,逐步熟悉了这个波澜迭起的时代和手里的权力,并极其深刻地切身体会到了国耻的滋味,促使他暗下决心要在接下来好好地奋发图强,以自己的力量去慢慢改变中国屈辱的近代史。此时的张学良可谓大权独揽,身兼“东北边防公署司令长官”、“东北边防军总司令”、“东北军事委员会主席”、“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以及“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一共七项职务,位列中华民国陆军上将军衔,俨然已经坐稳“东北王”的位置,并成为国民政府、国民党的新秀高层大员。当然了,张学良的前面四项职务都是实权的,让他拥有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这东北四省的地盘,后面三项“委员”职务都是虚职,只是蒋介石为了拉近他跟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的关系。

  1929年1月1日这天,随着东北顺利易帜,张学良成为新的东北王,国民政府又迅速对东北的主要军政高层进行任命。在东北方面的推荐和南京政府的批准下,张学良、张作相、张景惠、莫德惠、王树翰、汲金纯、袁金铠、刘尚清、翟文选、米春霖、王家桢、常荫槐、刘哲、诚允、顾维钧、张群、方本仁、宋大章、李石曾、张静江这二十人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张学良自然是委员会主席,张作相和张景惠为副主席,该委员会是东北四省最高行政机构。很值得一提的是,张群、方本仁、宋大章、李石曾、张静江这五人都不是东北籍人士,而是南京政府派到东北任职的国民政府、国民党高层。东北政务委员会内特地安排五名国民政府高层,也带有一种特殊的意味在里面。不过,东北的政务基本上还是东北方面自己做主,张群五人虽是东北最高行政机构的成员,但他们只起到监督和巡阅的作用,半实权半象征性。特别是张静江,他此时和蒋介石颇有龃龉,眼下来到东北就职也是为了远离南京的权力核心,在东北这片既属于国民政府又处于半独立状态的中国国土上发挥余热;

  另有一位委员顾维钧是中国此时最卓越的外交家,他一直为北洋政府效力,因此被国民政府通缉而避居欧洲,张学良对其久仰大名,因此让国民政府撤销了对他的通缉令并邀请他来到东北就任公职,他欣然应允了,他本来就是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