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1 假想敌】_甲午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这桩婚姻发展为相互继承条约。

  1526年8月,匈牙利军队在莫哈奇战役中大败,国王战死,根据当年的相互继承条约,哈布斯堡家继承了雅盖隆家的领地。

  匈牙利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一直是个交战地带,匈牙利军队对于奥地利具有重要意义,而波西米亚的经济意义更大,16世纪的战争中,三分之二的钱来自波希米亚。

  原则上说,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需要议会选举,因而哈布斯堡君主国在最初的两个世纪中处于一种不稳定态,如果说它能维系下来,可能主要是因为土耳其的威胁。

  1713年之后,皇帝查理六世鉴于身后无男性继承人,搞了一份“国是诏书”,规定哈布斯堡君主国的领地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份文件被视为国家的宪法基础。

  近代欧洲大陆广泛存在地方性等级议会,而议会可以成为地方民族主义的喉舌,匈牙利议会就是如此,它的自治权可能是哈布斯堡各领地中最大的。

  1867年的“妥协方案”,可以说是1848年中欧民族主义运动余波与1866年普奥战争联合产生的结果,在1848年革命期间,匈牙利的民族主义表现得最为激进。

  根据这个妥协案,哈布斯堡君主制转变成德意志―马扎尔人共治的体制,马扎尔人统治匈牙利,奥地利德意志人统治帝国其他地区。

  弗兰茨・约瑟夫将继续担任帝国两部分的准立宪君主――匈牙利的国王和君主国其他地区的“皇帝”。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奥地利”作为一个正式名称消失了。

  虽然二元君主国整体上是“奥地利―匈牙利”,而且匈牙利的官方称呼仍然是匈牙利,非匈牙利的“半个帝国”(占全部人口的57%)并不称奥地利,而是“在帝国议会中有代表的地区”。

  这片地区的非正式名称为奥地利,半官方名称是“西斯莱塔尼亚”(“莱塔河这边”,莱塔河是下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的界河)。

  直到1915年,西斯莱塔尼亚才正式被允许称作“奥地利”。

  由于这种双元体制,匈牙利可以要求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到19世纪末,匈牙利议会要求它在帝国军队中的匈牙利部队使用匈牙利语指挥,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统一用德语指挥。

  这个妥协案,可以说是匈牙利人在哈布斯堡的非德意志族群中享有较高特权的一个反映,它忽视了君主国的其他族裔群体,这一点当时就很清楚。

  在1867年的大臣议事会上,保守的联邦主义者理查德・贝尔克莱迪主张,君主不应该依赖于某些特定的民族,而应该超越于所有民族之上,而且君主肯定不应该忽视这个国家的斯拉夫人。

  1871年的“基本法案”本来是要给予波希米亚的捷克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