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11 假想敌】_甲午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以更大的权力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功。

  后来,由于奥匈在巴尔干的不断扩张,南斯拉夫人成了一个很大的族群,当时曾有人设想后者可以成为哈布斯堡的第三势力,二元帝国可以改组成三元帝国。

  但在马扎尔看来,这个设想可能会威胁匈牙利在帝国内的地位。

  因此,这个妥协案和二元帝国折射出哈布斯堡境内复杂的民族关系。

  既有德意志人跟非德意志人的矛盾,也有马扎尔人跟其他非德意志人的矛盾。

  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奥匈帝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1867年才开始有奥匈帝国这么一个东东,比华皇建立的华国,也早不了几年的时间而已。

  但作为欧洲近代史上的重要势力之一,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战略价值,更在于它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

  哈布斯堡家族拥有许多领地,包括奥地利,历代君主以这里作为基地,通过战争和联姻,不断扩大影响力。

  1453年,奥地利被提升为大公国,标志着哈布斯堡走向欧洲政治舞台的中心。

  哈布斯堡家族在整个欧洲开枝散叶,奥地利、波西米亚、西班牙、南意大利、勃艮第、尼德兰都在它的笼罩之下。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震动欧洲,对于民族成分复杂的奥地利来说,宣扬平等自由的革命思想是个大麻烦。

  拿破仑称帝后,奥地利君主也称帝,建立了奥地利帝国,在与法军鏖战同时,不断强化国内的统治。

  借着英国的封锁和俄国的坏天气,奥地利熬到赢了,但是自由的火种已深入人心。

  如果法国大革命是一枝独秀,那么1848年革命就是遍地开花。

  奥皇甚至要借用沙俄兵力来镇压匈牙利的烽火,最后他干脆把匈牙利议会解散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面对此起彼伏的抗争运动,当时的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得不推行改革,向民族运动者妥协,赋予一定的自治权。

  匈牙利贵族从其中看到了机会,他们提出二元帝国的要求(实际上提出此类要求的不止是匈牙利,还有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等等)。

  弗朗茨手里并没有多少牌,增加一个名义上的皇帝总比削减现实中的领土要好一些。

  奥匈帝国的政治体制。有三套政府:管理Cislethania的奥地利政府、管理Translethania的匈牙利政府、中央政府统领全局,负责军事和外交。

  两个议会,分别在奥地利和匈牙利。

  尽管建立了议政组织,但国家权力仍然掌握在皇帝和他的官僚们手中。

  奥匈帝国的民族成分很复杂,它有四分之一是德意志人,五分之一是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加一起又占了四分之一,剩下包括罗马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