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0章 世间事不可琢磨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铎质问他道:“孔惟成,河南卫辉府上京的阵亡将士家眷,是由你负责接待的么?”

  孔惟成答道:“回禀部堂,是。”

  唐铎道:“有个叫戚祥的五品镇抚,打大理时阵亡了。他的遗孀上京领取抚恤银子和世袭官凭,你为何告诉她,戚祥不在名单上?”

  孔惟成支支吾吾的说道:“恐怕是属下记错了.....吧?”

  唐铎大怒:“记错了?每一名负责抚恤阵亡将士的胥吏,手里都有一份誊抄的立功名单!就算记不住名字,看一眼名单也不会犯下这么大的错!”常歌开口道:“孔惟成,你知道我是谁么?”

  孔惟成摇头:“属下不知。”

  常歌高声道:“我是锦衣卫北镇抚使常歌!你应该知道锦衣卫是个什么地方!更应该知道我们锦衣卫问案的手段!用不用我把你抓回北镇抚司诏狱,让掌刑百户替你好好想想事情的经过?”

  孔惟成洪武元年就进了兵部效力,他自然听过常屠夫的大名。他跪地磕头如捣蒜,如实招供。

  那日戚赵氏前来兵部领抚恤银子、世袭官凭,孔惟成旁敲侧击索要好处。戚赵氏是个粗枝大叶的女人,根本没听懂孔惟成的弦外之音。她还抱怨孔惟成啰嗦。

  孔惟成一怒之下,竟然贼胆包天,诓骗戚赵氏说立功名单上没有戚祥的名字。

  常歌听后冷笑一声:“呵,姓孔的,你知道你犯的是什么罪么?矫诏!孙部堂,我借你两名亲兵,将他押回诏狱。”

  这是一件不大不小的案子,同时也是锦衣卫北镇抚司自成立后办理的第一件案子。常歌自然要向洪武帝禀报。

  乾清宫,洪武帝看着常歌递上来的奏折。看完后,洪武帝拟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敕令六部官员严格约束本部胥吏。今后胥吏犯罪,直属主事同罪之。

  第二道圣旨,下令将犯有矫诏之罪的兵部胥吏孔惟成凌迟处死。

  第三道圣旨,追授戚祥明威将军散阶、登州卫指挥佥事衔。

  写完第三道圣旨,洪武帝拿起看了看,似乎想起了一件事,在圣旨后加上了“准其子孙世袭罔替”这句话。

  就这样,戚祥的子孙们将指挥佥事的军职世袭了下去。一百四十多年间,戚家出了四位指挥佥事。大都碌碌无为,未见诸于史册。

  直到一百四十年后,戚祥的五代孙迎着朝阳的晨曦出生。他的名字叫——戚继光。

  谁能想到后世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北镇抚司查办的第一件案子,竟在一百多年后造就了一位东南抗倭、北御鞑靼的旷世名将。世间事就是这样不可捉摸。

  已是入秋。洪武十五年八月二十四。

  中秋佳节刚过去九天,整个大明皇宫深陷在一种惴惴不安的气氛当中。马皇后的肺疾恶化,卧床不起已有两个月,凤驾西行已是眼前事。太医们用尽浑身解数似乎也无法留住大明的国母。

  洪武帝破天荒的一整天没有处理政务,陪伴在马皇后身边。为了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挽留在人间,这两个月里他将整个江南的上百位名医统统召入宫中,轮番给马皇后诊病。得到的却只有“微臣该死”、“草民该死”的答复。洪武帝甚至将和尚、道士甚至神汉神婆请进宫中,日夜不停的为马皇后祈福——同样是无用。

  病榻上的马皇后奄奄一息。洪武帝大怒道:“锦衣卫,将太医院所有庸医拉到午门外斩首!”

  马皇后似乎是回光返照,隐约中听到了丈夫的旨意。她睁开眼睛,对洪武帝说:“圣上,不,重八。生死,命也。作为医者,他们能够治病,却不能把一个将死之人从阎王爷的勾魂簿上除名。请您千万不要怪罪御医们。”

  洪武帝见马皇后能开口说话了,激动之下竟然差点晕厥过去。好半晌他才缓过神来。

  他对马皇后说:“秀英,你一定得挺过去。大明没了你这个国母,就像万物失去了光。”

  洪武帝说得对,皇后马秀英是大明朝的一道光。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