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9章 高水平劝谏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效率。

  信的第二段,解释了空印的由来。说出了官员们使用空印的理由——加快办事的效率。空印之事,不值得圣上龙颜大怒,更不值得深究官员们的罪责。圣上龙体要紧,气坏了身子是天下万民之祸。

  信的第三段算是从侧面拍了洪武帝一个马屁。

  且朝廷订立法度,必须公示天下,让所有人先知道,再用法度惩治明知故犯之人。然学生遍栏《大诰》、《大明律》甚至吴王府时期的《律令直解》,未见禁止使用空印的只言片语。从中书省到户部再到各省、各府、各县都默认空印之事,不知使用空印有罪。现在一旦诛杀,怎么能让获罪之人心服口服?

  信的第四段从法理上解释了使用空印并不算罪。

  朝廷以贤士治天下,自大明开国以来,圣上不遗余力寻找贤士,充任官职。得千军易,得一贤士难。贤士并非像小草一样,割去能重新生长。陛下如果因为不足以治罪的罪,斩杀足以任用的贤士,那真是得不偿失。学生私下里为圣上感到可惜。

  信的第五段,言明了地方官员是宝贵的,难得的。像割草一样收割他们的人头是洪武帝的损失。

  学生本是伪元年间生人,伪元年间民不聊生、千里饿殍。自大明开国之后,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学生深深感到圣上对天下万民的恩泽。圣上因空印案斩首大批官员,为的是天下百姓,本无错。官员们使用空印提高办事效率,亦无错。学生恭请圣上停止追查空印案。让天下继续太平下去。

  信的最后一段做了总结,停止追查空印案是为了天下太平。

  这是一封水平高到不知道哪里去的劝谏信。全文没说洪武帝有任何的过错,给了洪武帝一条金台阶走。且采用了严格的八股文格式,文采斐然。要是殿试以空印案为题考策论,恐怕郑士利能拿个状元。

  郑士利写完这封劝谏信已是鸡鸣时分。他吹干墨迹,从头读了一遍劝谏信。忽然间他扶案大哭。他知道自己的这封劝谏信恐怕会让自己的人头不保。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就让这封劝谏信变成一支蜡烛,照亮这黑暗血腥的时代吧!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也在所不惜!

  郑士利将劝谏信揣进怀里,赶着装着棺材的驴车走向皇宫的方向。

  登闻鼓前有三十名大汉将军值哨。大汉将军直属仪鸾司管辖,是常歌的心腹。常歌早就私下打了招呼,今日有人来敲登闻鼓,任何人不得阻拦。

  郑士利在登闻鼓前停下了驴车。他大步走上前去,敲响了登闻鼓。

  “咚咚咚”,鼓声响彻天空。

  谨身殿。

  洪武帝正在听取胡惟庸、常歌有关空印案的进展汇报。吏部尚书詹同亦在殿中。

  胡惟庸道:“已斩杀了近八百名涉及空印案的掌印正堂官。他们的空缺已由吏部选才补上。臣认为新委任的官员们一定会以被斩首的罪官们为戒,兢兢业业做官,勤勤恳恳办事,严格执行圣上的圣旨和中书省的政令。”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