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一章 静观其变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随着明军援军的抵达,兵力上更占优势,再拖下去,就更难撤出了。

  随即他不再耽搁,连忙率领撤出来的上千人调头就要往大营的方向撤离。

  沈浪在看到建虏有一批人从前线撤下来,就想到这些人可能是准备撤退了。

  所以他第一时间让支援过来的周遇吉转换目标,立即去追击准备逃离的建虏,这里面一定有大鱼。

  甚至还从自己这里抽出一个司的兵力补充给周遇吉,让他麾下的兵力保持在一千五左右。

  以防建虏大营会派出援军,沈浪又下令锦衣卫探子加强对敌营的注意,一有消息立即通报。

  同时,又派人将自己这边的战况告诉在十多里外游荡的吴三桂,让他率关宁军向清军大营逼近,对其进行威慑。

  如果有机可趁,发起一次强力攻击更好。

  吴三桂并非对德胜门外的战斗一无所知,他早就派出多支哨骑进行密切关注。

  前前后后还抓到了几百个奔逃的汉军俘虏,从他们的口中也得知了不少有用信息。

  吴三桂暗自震惊的同时,也在暗暗盘算着。

  副将杨坤上前,他很是不可思议的道:

  “大人,我们这陛下还真是隐瞒得紧啊,这样一支强军,居然一直无人所知。”

  “这建虏也是够倒霉的,在这个关口着了道。”

  “说来也是奇怪,京师恐怕早就被建虏的探子渗透得千疮百孔了,他们竟然对这支军队一无所知。”

  吴三桂的关注点显然不在这个上面,而是问道:“杨副将,你说这沈浪,真的是王承恩的远方亲戚?”

  “他有何能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受陛下如此信任,将这样一支军队交于他手。”

  杨坤听了摇摇头,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沈浪的身份也着实成疑。

  陛下就算再宠信王承恩,也不应该将这样一支军队交给一个入京才几个月的年轻人吧。

  而且还敢让这个年轻人率领不到一万人与几倍于己的建虏在城外野战,陛下是从哪里看出沈浪有这个能耐的?

  杨坤似是知道吴三桂心中的一些所想,身子稍微凑近了一点,声音压低的问道:“大人,我们待如何应对?”

  吴三桂只是淡淡的回了四个字:“静观其变。”

  显然,吴三桂到现在还是不想轻举妄动,他想要等局势更明朗一些再做决定。

  毕竟清军大营还有好几万精兵,并没有出现多大的动荡,他才不想带着关宁军去为勇卫营探险。

  如果勇卫营真有这个能耐,连清军大营一块打了,若是还能占据上风,他吴三桂到时也不介意冒点风险帮衬一二。

  杨坤听了之后,立即明了,也没有任何意见,毕竟关宁军上下的命运多系于吴总兵之手,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话虽如此说,但吴三桂还是率领关宁军向清军大营的方向逼近了一些,样子还是得做做的。

  不过在清军监视关宁军的五千人也缓缓的逼近过来之后,吴三桂便立即停下了,与对方继续对峙。

  前方战场,阿巴泰率人撤退之后,务达海立即接过断后的责任。

  其实,他也没有更好的阻击之法,因为明军在各方面都占据着优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拖住明军,为后方大营争取更多的时间。

  他知道聚集在一起冲击只能更加被动,伤亡也会更大。

  于是直接下令各自牛录自由分散作战,想怎么打怎么打,只要不顾一切的阻击明军就可以了。

  命令下达之后,务达海就不再管了,也没办法管了,他自己还得东躲西藏的以防被明军炮兵发现。

  可他这无奈之中下的命令,反而歪打正着的将满州兵解放了出来,不再拘泥于阵形,可以随心所欲的冲击。

  他们往往以几辆楯车为先导,楯车后面跟着一个或者半个牛录的满州兵,然后看准一个方向就不顾一切的猛冲。

  为了加强楯车的防御不至于被明军的火枪击穿,他们还将尸体的棉甲扒下来,然后捆绑在楯车的护板上。

  一辆楯车多捆绑几件,明军的火枪再厉害,也无法打穿了。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