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 小昏侯悍然造假,恬不知耻_楚氏赘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令也不干县令的正事,反而到处瞎折腾,又是办邸报,又是出小说,还经常掺和朝政大事,弄的民怨沸腾啊!”

  “最近他还出了一本《西游记》,风靡金陵城,卖的比《石头记》还火爆。街头巷尾,茶馆里多了不少的读书人,都改行当说书人去了,都在说这本《西游记》。那些不识字的妇孺老小们,各个痴迷的很。”

  “不过,县丞李敢年这小伙子,平王府李氏旁支子弟,还是比较靠谱的。丹阳县应该不至于被糟蹋了。”

  “丹阳县受了旱情,怕是要粮食减产了。”

  众大臣们都是摇头,对丹阳县的政绩丝毫不抱希望。

  小昏侯这县令,都不管丹阳县的政务。

  上头没有丞相府的支持,不拨赈灾银两。

  下头没有官员同僚们的帮衬。

  还能好到哪里去?

  大农令杨褚张了张嘴巴,望着众同僚们,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他一言不吭,将丹阳县政绩清单,交给太常卢梓。

  卢梓掌管大楚的文教工作,这一块政绩也是要审查的。

  ...

  太常卢梓接过来,扫了一眼。

  丹阳县政绩清单:

  第四项:私塾兴建三十所,增加十倍,入学蒙童三千名。匠工夜校兴建五十所,入学五千人。

  “噗嗤~!”

  卢梓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瞪圆了眼睛,气的浑身发抖。

  丹阳县适龄的蒙童,包括平民、贫农,总共估计也就几千人吧。你能把他们全都送进学校?

  蒙童上学不需要钱吗?

  盖私塾不需要银子?

  请老师不需要钱吗?

  那些平民谁家出得起这笔钱?

  别说丹阳县这个穷乡僻壤之地了,就连金陵城这样皇城帝都,也只有富户人家才能送一个子弟去私塾求学。

  丹阳县这是半年赶超帝都了?

  “假,太假了!假的令人发指啊~!老夫为官数十年,未曾见到脸皮之厚如小昏侯的!”

  卢梓气愤的丢下这政绩清单。

  小吏连忙捡起来,又交给廷尉郑景荣,继续审查。

  廷尉郑景荣很疑惑,把丹阳县政绩清单接了过去。

  丹阳县政绩清单。

  第五项:清剿贼寇,零。(县丞标注:因丹阳县衙役、兵丁,武备极强。民风彪悍,人人壮硕。未曾见盗贼、流寇在丹阳县出没。)

  第六项:民间官司,零件。民间命案,零件。...清零。(县丞李敢年标注:因县令大人从不上堂。民间百姓通情达理,纠纷自行和解,故而清零。)

  郑景荣呆滞了半响。

  卧槽!

  县令大人不上堂,百姓们自行和解,所以丹阳县没有一起官司纠纷?...这个理由好充分啊!

  兵丁武备,百姓壮硕,所以没有盗贼出没?...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啪~!”

  郑景荣大怒,一拍案几。

  丹阳县,难道已经进入到了尧舜时代,圣人大治?

  丹阳县令,这是在戏弄本廷尉吗?

  政绩造假,居然造到这种程度,已经到了毫不掩饰的程度了!

  “可恶!”

  “小昏侯,这是藐视丞相府啊~!”

  郑景荣气的说不出话来。

  ...

  众官无不惊诧。

  大农令杨褚、太常卢梓、廷尉郑景荣,三位九卿高官,居然被气成这副摸样。

  丹阳县这份政绩清单,在丞相府众官员们的手里,飞快的传递着。

  看过的官员们,无不痛骂。

  最后,这份政绩清单到了主相的手里。

  孔寒友看完,神情有些恍惚。

  丹阳县,这个人口一万五千的小县城,上报的这份政绩清单。

  半年。

  人口,翻倍。

  耕地,翻倍。

  商税,翻十倍。

  粮税,增产七成。

  入学蒙童,翻十倍。

  贼寇,清零。

  官司命案,清零。

  如果属实的话,那简直是大楚千年一现的奇迹。

  他这大楚主相,是不是该退位让贤了?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