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9 丧钟敲响_从香江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月三十日,自然是熟悉的地点,依然是熟悉的人。

  只不过刘成浩和周成宾没有像前几天一样,开市就来到九龙股票交易所。

  而是在临近十一点的时候,才走进了九龙股票交易所。

  踏进九龙股票交易所,刘成浩第一件事就是看和记洋行的股价。

  三十九点九港币,看来在上午交易停止的时间可以达到四十港币了。

  刘成浩想的不错,随着几声炮响,和记洋行的股票上涨到四十港币,时间坎坎午时十二时,九龙股票交易所上午交易时间停止,而这也标示着丧钟敲响了。

  说道这里的炮响,就不得不提一提怡和洋行午炮了。

  怡和洋行午炮位于香江铜锣湾避风塘岸边,是一座怡和洋行拥有的炮台。

  并于每日中午12时鸣放礼炮,故名为怡和午炮,鸣炮前须摇铃8响,这源自东角年代的怡和总写字楼及仓库,表示上午工作时段结束。

  怡和午炮最早可以源自于1841年,怡和洋行从港英政府购得香江东角岸边土地,兴建渣甸货仓,并设有货运码头,作为起卸货船上货物的用途。

  为对付海盗,怡和洋行便于该处设立了一座炮台。

  而每有怡和洋行大班抵港或离港,都会鸣放礼炮以示礼意。

  到了1850年代的某一日,怡和洋行的总经理罗拔渣甸刚从英国回到香江,员工便鸣放代表最高敬意的21响礼炮。

  然而,此举引起了英军不满,认为怡和洋行只是商行,无权鸣放礼炮。

  怡和洋行为表歉意,便负责于每日中午12时鸣放礼炮报时,以作自我惩罚。

  当时的礼炮长3呎,炮声遍及维多利亚港的两岸。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江,将大炮夺去,至今下落不明。

  1945年RB投降,英国佬重新占领香江后,英国海军向怡和洋行转赠一门可发射6磅重炮弹的大炮,使怡和午炮的传统能够延续。

  1947年7月1日,怡和午炮恢复正常运作。

  1961年有附近居民投诉午炮炮声过响,水警收去原有大炮,代以一门发射3磅重炮弹之速射炮,该炮一直沿用至今。

  这怡和午炮是华人的耻辱,毕竟用大炮来报时,也是一种武力威慑,向华人展示武力。

  当然这个话题说远了,现在刘成浩可改变不了此时的状况。

  当然如果以后有能力,刘成浩绝对会夺取怡和午炮,现在的话还是先顾好眼前的事情吧!

  这几天,周成宾跟着刘成浩出入九龙股票交易所,也明白了如何看股票。

  而此时周成宾看着和记洋行四十港币的股价,不禁担忧道:“阿浩,这和记洋行的股价一直上涨,完全没有下跌的势头,我看可能你真的看错了,要不要等下午赶紧撤回空单,减少损失。”

  “阿宾,我告诉你两个道理,第一,不到最后一句,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