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 山茶花_私人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集体和个人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

  管明曾经在家码代码,曾经躺在床上思考问题,然而这在集体工作中,是不可行的。

  可以用纪律来形容,当然了,也是为了养成良好的习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代人,除了名字外,大概也只能留下精神,也唯有精神可以长存。

  办公桌并不大,一米长半米宽的样子,管明独占一个桌子,算是房间里比较大牌的那种。

  周万里给管明安排了个助手,年岁可能比管明大一点,叫王瑞安,一男的,不过管明直接叫小王。

  说是助理,主要是因为管明肯定不会在基地这边待很长时间。

  在管明看来,王瑞安更像是一个学徒,起码有是有灵性的那种。

  新员工入职,需要有老员工带一带,而管明则是在技术层面上带一带王瑞安,同时,管明相信,周万里也是这个目的。

  “管哥,这是刚计算出来的数据。”王瑞安很会做人,管明一句小王刚喊出来,对方立马接了一句管哥。

  看了看数据,管明心算了一下,发现误差有点偏大。

  这组数据是火箭平衡系统的参数值,主要是在火箭回收时,在降速、飞行姿态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目前火箭回收都是在南海海域,而不是在陆地上。

  火箭回收不是小事,就算有一万次成功,但失败一次,也会冲击地表,再没有十足的把握,火箭回收只会安排在海面上,起码有海水的缓冲,即便是失败而爆炸,其破坏力也是可以控制的。

  但现在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既然在海洋上回收,那么海浪对降落平台的影响,火箭马上降落时,对平台的冲击所造成的平衡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

  之前回收的时候,降落平台都是由船舶改造,并且加重,用来抵抗火箭喷射带来的平衡问题。

  而海浪问题,则辅以对附近海域监控和控制,简单的来说,人为制造海浪,来削弱这一海域的海浪高度。

  但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局限性,比如说前期工作必须要做到准确,同时还要在和平年代。

  科技的发展虽然是造福全人类,但科技最先应用到的地方应该是战争,或者是未来战争。

  如何在未来战争中快速、廉价的升起卫星,这关乎对战场信息解读。

  管明没有太多时间去手把手教导王瑞安,言传身教或许是个很好的选择。

  晃动一下鼠标,原本黑屏的显示器又亮了,管明打开软件,开始对平衡系统的部分代码进行编程。

  ……

  “没有经过验证的话,是不是太仓促了点。”会议上,一个年岁能有60左右的老头子,提出反对意见。

  今天能参加会议的人不多,但很有趣,不算管明的话,正好是落个单,或许是方便举手表决吧。

  “小管,你说呢?”朱晓光没说什么,而是转头看向管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