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练兵大计_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上面,若是没有合格的将校,练出的士卒又岂会是合格的士卒?朕欲以当年戚帅之法练兵,可惜如今军中通晓戚帅兵法的将领太少,需要专门开设武学来教授。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朕意,军机处可在通州左近,划出一片土地,开办一座讲武堂,专门传授练兵带兵之法。

  “朕看,就以孙爱卿为总办大臣,张爱卿为会办大臣,而茅元仪、孙元化,皆可为教习讲官。

  “孙爱卿、张爱卿也可从九边及京营之中选调精通枪棒武艺、戚帅兵法和火器使用的老将为教习。

  “再从九边、京营之将门子弟和低阶武官,乃至朝臣子弟之中遴选一批青年才俊,入讲武堂学习,以三个月或者半年为期,学成即放出为新军官佐,为朕练兵,如此,新军将校皆学火器兵法,不出数年,强军可期。”

  对于皇帝所说的,军机处诸人皆是叹服。

  这个皇帝虽然年轻,但是处事不急不躁,步步为营,深沉睿智,的确是中兴明主。

  听皇帝说到这里,茅元仪忍不住上前说道:“陛下,臣向陛下推荐一人,此人精通戚帅当年兵法,可为讲武堂兵法教习。”

  朱大明听了此话心中也是高兴,毕竟茅元仪是写出《武备志》的大神啊,于是说道:“茅卿举荐何人?”

  茅元仪说道:“陛下,臣举荐之人乃是戚帅侄孙,其父乃是戚帅侄子戚金。戚金将军在天启元年浑河之战中率领戚家军余部,以火器军阵对战建虏,以三千人毙敌万余,当时戚金将军三子皆随军应战,戚金将军阵亡后,其子元功、元辅、元弼扶棺归葬登州。臣尝写《武备志》,于戚帅兵法不解处,曾亲往登州请教。是以知之。”

  朱大明一听之下大喜过望,这可是意外收获,于是高兴地说道:“既如此,茅爱卿可修书一封,写明朕意,由锦衣卫派人传旨,召戚元功等三兄弟进京。”

  说完这个,朱大明接着对孙承宗说道:“至于兵部武学,如今既已基本闲置,可一体并入讲武堂,隶属军机处,日常管理事务可由茅爱卿具体负责。原来兵部负责的武举乡试、会试,可与讲武堂并行不悖,天下武举凡中选者可入读讲武堂,结业即授官职。”

  孙承宗、张惟贤、茅元仪一起躬身领旨。

  朱大明喝了口茶水,润润嗓子,接着说道:“朕闻,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编练新军的步骤,朕看,还是要从易到难来入手。新军大营,可分别设在通州或者涿州,具体的大营地址,还是由孙爱卿、张爱卿来负责商定。

  “另外,步营最易编练,就先从步营优先入手。当年关外浑河之战,诸军皆难挡建虏骑兵,唯有石柱宣慰司的白杆兵,能够结阵抵挡,并且有效杀敌。朕看,今后步营的战法,可以参照石柱土司的战法,选取高大民壮,专练白杆兵的长枪大阵。

  “军机处可发文给石柱宣抚使秦良玉,由其遴选精锐将校赴京练兵。此外,就是火器营。卿等将来募兵之后,可以把如今京师神机营器械、将校,抽调部分先行编练。

  “朕意,今后我大明要大造火枪火炮。火枪营,车炮营,乃将来战阵之利器,都要一一编练。只是如今朝廷财政紧张,兼且火枪火炮铸造困难,编练装备火器,还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皇帝的这个说法,在座的诸人自然赞同。

  这些人自从第一次与皇帝接触过之后,就都马上明白了,当今圣上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是一个一心一意想要中兴大明的皇帝,所以从不担心这个皇帝会沉迷酒色、消极怠政,如今他们最担心的反而是皇帝的求治之心过于急切。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如今的大明朝就像一栋四梁八柱都已经腐朽不堪的房子,外面看着雕梁画栋、一派繁华气象,而实际上根本经不起几次折腾,只能是尽可能地先把跑风漏气的窟窿博裱糊上,先住着,然后稳中求进,逐步地巩固地基,逐步地换梁换柱,等到地基和梁柱都已经焕然一新之后,到时候其他的门窗瓦片,当然是想怎么换都可以了。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