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64 淮军精锐_甲午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萌总裁这边在本溪一带加紧训练,备战,骆国忠部五千全火器大军,加上淮军两支策应大军,总数共计一万五千人以上,杀气腾腾的直奔关外。笔×趣×阁www。biquge。info

  辽宁的清军,除了骆国忠部五千全火器大军,加上淮军两支策应大军,总数共计一万五千人以上。

  盛京城盛京将军的直属兵马五千人,还有绿营兵五千左右。

  光是这两项就有两万五千大军,这还不算完。

  还有各地分散的绿营兵,七七八八都算是,至少五千以上。

  清廷在北方的军事是很强悍的。

  此外还有山海关兵备道衙署游成喜大军,山海关兵备道衙署下统辖旗营一千,绿营兵四千,总数在五千以上。

  此时的山海关兵备道衙署的道台叫游成喜,手中实权极大,堪称一方诸侯。

  “道”是介于省、州(府)之间的一级行政建制,始于明代,清初沿用。

  清代的道员根据职能不同又有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之分,一般每省分为三至七个道,每个道下辖数个州府。

  东北作为清朝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特殊体制,不设行省,而由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主管军政,也有人称之为“军府制”。

  将军之下则实行满汉分治的“双轨制”,即奉天府尹及各知县等文官负责汉人民政,副都统及各城守尉、防守尉等八旗武官负责旗人事务和军务。

  这种体制在清代中前期东北封禁时还可以应付,但是进入近代,以营口开埠为标志,东北骤然与世界相遇,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原有的行政体制完全无法适应。

  东北政体的改革迫在眉睫,“道”的设置就是东北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东北第一个设置的“道”就是驻营口的奉锦山海关兵备道。

  奉锦山海关兵备道的前身是驻营口的山海关监督,其设置是营口开埠的产物,根据《中英天津条约》:“领事官署领事官与道台同品;副领事官、署副领事官及翻译官与知府同品。视公务应需,衙署相见、会晤文移,均用平礼。”

  据此,作为开埠口岸的营口应设置与外国领事平级的道台,以便于平等办理外交事宜。

  同治五年十月十五日(1866年11月21日)“准裁撤山海关监督,改设奉天、锦州、山海关等处兵备道。”

  奉锦山海关兵备道除了负责海关及外交事宜之外,还统辖辽南各州县的行政事务,“将沿海之金州厅、岫岩城、复州、海城、盖平县地方官员及所属佐杂,悉归新设道员管辖。”

  同时还加按察使头衔,负有监察全省大小官员的重任。

  道台本是正四品职级,加按察使后便升为正三品(事实上出任此职的官员往往因资历等原因都享受二品顶戴)。此外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