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在转动,不知道又在动着什么念头。

  六月,朝议诏公卿举能通《古文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诸经的人各一名,入朝任命为议郎。

  然后又议益州之事,既然叛乱已定,那么有功之臣不能不赏,否则寒了将士之心就麻烦了。这一点,皇帝还是很清楚的,他再怎么乱来,对军队着实还不错。不然的话,天下乱成这样,他靠谁去替他平乱呀。

  益州因为一场叛乱,无数官员落马。至于落不落头,就看他们运作的手段了。此次有功将士,除了钱财赏赐外,张珓转任巴郡郡尉,严颜为垫江令,其余诸校各有升迁。广汉太守与汉中太守功过相当,无罪亦无赏,犍为太守有功,入京,拜将作大匠。

  最后轮到萧瑗和刘备了。益州叛乱之所以迅速平定,全赖这两人之力。萧瑗在奏章中更是把刘备列为首功,颇多赞美之词。萧瑗没什么好讨论的,益州暂时还离不了他,于是赏绢百匹,赐爵关内侯,出为益州刺史。

  至于刘备,他未来岳父本来已经帮他想好了去处,也上奏了:“刘玄德博学之士,能通《尚书》、《春秋》诸经,可除为议郎。”反正朝廷需要这些人才,不如让刘备来干这个活,刚好还可以替朝廷省一个人的俸禄。

  诸臣和皇帝也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刘备之前为郎中观政,再转为议郎最正常不过了。且刘备本身学问就好。于是皇帝就准备开口允了。

  曹节一看皇帝嘴唇欲动,立马下拜,奏曰:“陛下,萧瑗推许刘备能通兵法,胆略过人。平定益州多借其力。而益州新定,或有不服。莫若让刘备也任官益州,与萧瑗一起坐镇益州,威慑宵小。”

  旁边就有卢植大怒,不过强自忍着,他想看看这个阉奴还能说些什么出来。

  皇帝被曹节一打岔,觉得也是,益州时不时的乱一下,要不,让萧瑗和刘备到那里替朕坐镇几年?刚好挟大胜之势,看哪个敢不开眼!皇帝便道:“唔,那曹卿以为刘备可为何职?”

  曹节左思右想,实在不想刘备官太高,但为了把刘备留在益州,豁出去,拼了,于是对曰:“陛下,巴郡蛮人最多,而前太守已论罪去职,可任刘备为巴郡太守。”

  此言一出,众臣大惊,开什么玩笑,朝廷培养官员不是这样乱来的,也要看资格的。也就是说任职条件和个人条件。在大汉,想做官,想做高官,得从德行、专业、劳考、功勋、考试、出身等各方面去考虑。当然,大多数时候是以德行、专业、劳考和功勋为重。

  选官中的“学通行修、经中博士”、“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刚毅多略,能才任三辅令”这几条,就是专业资格。医官,天文官等,还有更详细的专业要求。而举孝廉和“德行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