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乱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珠转了几转,大袖把奏章一拢,往皇帝汇报去了。

  第二日千秋万岁殿群臣议事,刘备就在殿侧眼观鼻、鼻观心,老老实实的旁听,他也不想每日都要刷一下存在感的。说着说着,皇帝就说了:“近日益州有报,巴郡板楯蛮又反,贼势浩大,抄掠数郡而郡兵不能敌,百姓死伤无数,益州向朝廷请兵,诸臣且议一议方略。”

  议什么,有什么好议的,国库差不多掏干了,皇帝你卖官赚钱并收取天下奇珍藏之于自己的府库,天下四处要用钱你宁可把钱埋到地下生锈……你信任宦官,任用宦官举荐的人,把地方搞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益州这几年为何叛乱连连?还不是官员在地方作威作福,压迫百姓所致?不然以前怎么不反?

  当然,现在说这些也没有意义,平定叛乱要紧。群臣有苦难言,只得把怨言埋在心底,开始为皇帝出谋划策。

  “陛下,蜀地叛乱多起而不能定,乃诸郡守互不统属,各自为战,于是贼合一处,而逐一击破。可遣一重臣赴益州,统率诸郡国屯兵,督促诸将破贼。如此可矣!”

  皇帝一听只需派个人,不用派兵,那么也就是说不用自己的钱去支付军饷咯?于是便立马允了,让众臣举荐一人去益州平叛,然后出了这么大事,把益州刺史押回来问罪。

  大家想来想去,开始选人了。这人一定要位高权重,能震摄人。那么这朝中也就这么几个。三公不可能光着膀子上,还要不要脸了?九卿位高,可权都归尚书台了呀。嗯,尚书令是个可恶的阉人,司隶校尉还空着,那么,便只有御史中丞了。

  御史中丞,本御史大夫之佐官。东汉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后,司空不在御史台。于是外督部刺史,内统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的任务就落到御史中丞身上了。此时的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一起被称为三独坐。位高,权也重。非常适合。

  嗯,就是他了。于是众臣同举御史中丞萧瑗出益州,督察诸部军兵共讨板楯蛮。皇帝允之。

  又有一人出列奏道:“陛下,益州险恶多事,萧中丞年迈,恐精力有所不及,臣恳请再举一贤才,随萧中丞入益州,为萧中丞划策左右……”

  皇帝便道:“所举何人?”

  这人对道:“郎中刘备,聪慧机敏,才情过人,曾随卢议郎平定庐江蛮,通军阵,懂谋略。可为萧中丞之副。”

  刘备对益州形势根本就是两眼一摸黑,他本来还兴致勃勃的在听着,打算散朝之后找几个明白人好好的问一下益州怎么回事,感觉那里全是蛮人在四处叛乱,这也太乱了吧?还是天府之国吗?听着听着就听到一个家伙突然跳出来举荐自己,让自己入蜀。

  当时刘备就愣住了,让我去,逗我呢?然后就立马反应过来,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