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异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天子一无是处,毕竟是在他们手里,天下才变成这般模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自己怎么就忘了呢?当年的那个谦和待人,能够郑门立雪的自己,到哪里去了?

  这些年,自己在青州杀伐决断,一言既出,莫敢不从。使得自己不知不觉变得骄傲、霸道。朝廷来了青州,自己在潜意识中,是不是也觉得朝廷是来分权的,从而不自觉的在心底深处抗拒、对他们带有偏见?

  君子和而不同,有不同的政见很正常,但自己与他们“和”了吗?未必见得有吧。相信自己与大臣们都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都希望尽快结束这乱世。既然共同点是基本的,那么小小的分歧,相信也是可以慢慢化解的。自己所代表的青州体系,完全可以和朝廷求同存异嘛。

  想到这里,刘备顿时透彻,再看向荀彧时,却发现荀彧的明亮眼神里,似乎也有着一种期待的情绪在里面。刘备对此了然,哈哈大笑,道:“文若,便从汝言,吾便夜访杨太尉去也。”

  杨彪,出身弘农杨氏,其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曾任太尉,家族世代研传《欧阳尚书》。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都是名重天下的世家。到了杨彪这,中平六年九月以太中大夫拜司空,同年十二月转司徒;后被罢,到了初平三年九月,又被拜为司空、录尚书事;兴平元年,转拜太尉、录尚书事至今。

  历数他的仕途,杨彪还曾任少府、太仆、光禄勋、卫尉、大鸿胪、太常等职,他一个人几乎便把三公九卿给做了个遍。有能力,有品行,有背景,有资历,这么一个大汉帝国的“四有”老臣,自然也是有资格和刘备掰一掰腕子的。

  杨彪府中,诸大臣七嘴八舌的,也没商讨出一个结果来。毕竟各人的诉求又不一样。很多人想着让杨彪出头,杨彪心中清如明镜。现在是大势所趋,朝廷在青州,除了个名份以外。施政、民心、财权、军事,这几样没有一项占优势,怎么去跟刘备争?

  今天朝会,刘备后来的态度很强硬,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目前己方要做的不是去与刘备争权夺利,而是要尽快让刘备认识到,朝廷不会是他的阻碍,最起码不是他最大的阻碍。朝廷只会是他刘备的助力。只有这样,朝廷诸臣才不会在青州被排挤、被边缘化,然后默默无闻的彻底消失在政坛。

  刘备少年成名,靠着文治武功,在这乱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正是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年龄。若是数番惹恼了他,让他觉得朝廷诸臣是他前进途中的阻碍和累赘,天子自然不会有事,到时换几个大臣那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可惜能看到这一点的人,要么是故作不知,要么是装聋作哑。杨彪知道他们的心态,他们是在赌刘备不会与他们撕破脸。杨彪与卢植结为亲家,卢敏是他女婿。刘备是什么样的人,杨彪岂能不知?

  刘备表面上温文尔雅,可若是真下起手来,那便是雷霆万钧。真惹急了刘备,他送大家一起去见先帝,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诸臣可以赌,杨彪却不敢。

  杨彪于席间与诸臣敷衍了几句,大家见杨彪意兴阑珊,互相看了看,便就各自作鸟兽散了。

  天色渐渐转黑,青州城中已经灯火通明。杨彪长叹一声,见已到晚饭时分,便命下人准备膳食。忽然门客来报,说大将军刘备来访。

  杨彪一愕,旋即便吩咐道:“速速侍候吾更衣,大开中门迎接大将军。”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