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章 监造水排(二)_汉皇刘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书,恳求自己辞北海相,入青州书院任职。刘备大是头痛,便问荀彧道:“文若,文举屡次纠缠,烦不胜烦,便许了他罢。北海相之职,汝以为,何人可为之?”

  吏曹虽然空置,但荀彧为青州长史,这些年为青州殚精歇虑,刘备与他君臣相知,是以每有事,必问之。荀彧想了想,便道:“般阳令诸葛玄性严谨,有治平之才,可为北海相。”

  刘备对诸葛玄印象不深。不过荀彧说诸葛玄行,诸葛玄肯定就行。转念又一想,自诸葛珪病逝,诸葛玄把几个侄儿抚养成人,而且诸葛瑾和诸葛亮都在历史上大放异彩。要说诸葛玄没本事,谁信?

  于是便对荀彧道:“既如此,文若且拟表来,我上奏朝廷,表诸葛玄为北海相。孔文举便让他去书院罢。”

  想了想,刘备又问:“诸葛谨在你处如何?”诸葛玄来投时,诸葛亮尚小,便入了书院读书,到如今还在里面待着。诸葛瑾去年便被刘备丢到了荀彧麾下去锻炼了。暂时当个跑腿的。

  荀彧乃道:“诸葛子瑜其性敦仁厚义有诚信,亦有才干。历练一番,必可大用。”

  刘备哈哈一笑,道:“吾能慧眼识人,文若乃超群之才,诸葛子瑜虽不及文若,亦是当世俊秀。”

  荀彧爽朗一笑,道:“天下英杰何其多也,彧岂敢当主公超群之赞。”君臣二人又闲话几句,刘备又留荀彧用了餐,荀彧这才告退。

  刘备一个人在书房中,想起孔融死乞白赖的要进书院,不禁摇头而笑。也好,孔文举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这么喜欢凑热闹,那便让他去书院和诸儒们扎一堆吧。又想起历史上的孔融因为言辞激烈,讥笑曹操而被杀,便暗道,一个清谈之士,我还是容得下的。文举啊文举,这世你就安心的在书院待着吧,随便你折腾,只要你不谋反,我保你一世无忧。

  孔融在北海一听刘备许了他入书院,大喜。于府中大宴宾客,酒至半酣乃道:“是吾未入书院,得令诸儒显声名。吾至,诸儒方知道统在鲁。”孔融是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故称道统在鲁。

  好吧,还没动身呢,就开始大言不渐了。宾客们也见怪不怪,孔融就是这么个性子。而且他也确实有才,家学渊源,博览群书就不说了,关键是他文章也写得好啊。让人不得不服气。

  孔融收拾了行李,和诸葛玄交接好后,便携了家小一起往临甾。到了书院之后,和诸儒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最后寡不敌众的他,又找到一个同盟军祢衡,祢衡历史上原本就和孔融臭味相投。祢衡曾经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可见两人是一样的狂妄。这下好了,两个人联合起来威力大增,闹得书院那是鸡飞狗跳。两个人书都读得多,思想又是天马行空,口才也好。大儒们专注于治学,反应哪里有这两个快。经常在辩难的时候被两人堵得面红耳赤。以至于在书院中见到这两个人转身就走。院长郑玄烦不胜烦,告状告到弟子刘备那里,刘备也是无奈,便召孔融来见,劝他收敛收敛,不要在书院搞事,影响诸儒注经治学。

  刘备发话,孔融自然不能不听。不去书院,那就在自己府中折腾,他把祢衡等一干同道中人请来家中,每日饮酒论文,恣意纵情,好不快哉。孔融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样的日子,有一日于席中见高朋满座,满足的叹息道:“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也。”

  有人对刘备说孔融呼朋唤友,家中宾客盈门,是不是要监管一下?刘备一笑而过。在刘备看来,孔融就是典型的一个文艺老青年,有才气,爱起哄,也喜欢划圈子。看得顺眼的,恨不得以性命相托;看不顺眼的,则嫌恶之色外露于表。这样的一个人,除了说话难听点,还能有什么害处?去管他干什么!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