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9、第一百二十九章_穿进男频搞基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楼喻被官员们的“鸡贼”逗笑了,指着方案道:“要是乌帖木和阿巴鲁他们知道,肯定要气得吐血。”

  “他们犯边这么多年,咱们是时候讨回一些债了。”霍延淡淡道。

  楼喻颔首:“你说得对,北蛮抢掠边境百姓多年,必须要连本带利还回来。”

  霍延俊目含笑。

  若非眼前这人,大盛的疆域不仅不会如此扩张,或许还会逐渐缩小。

  两人接着往下看。

  确定行政区域之后,就得解决区域内百姓的生存问题。

  接受大盛统治的牧民,可以留在行政区域内,申请成为大盛百姓,每年缴纳赋税,同时可以保留部族本来的风俗习惯。

  不接受大盛统治的牧民,则自行离开统治区域。

  最后是教化政策。

  想要培养牧民的归属感,就得让他们学习中原文化,此举与教化南方三州族民差不多。

  不过要想教化,得先让牧民稳定下来。

  官员们为各区域牧民谋划了不同的生存模式。

  适合耕种的区域,派人教授他们农耕技术;适合采矿的区域,官府在当地建设矿场和加工厂,招募工人参与劳作;适合放牧的区域,依照吉庆草场和吉州肉、奶加工厂的模式,进行集中化、专业化的养殖。

  等牧民都安定下来,再进行文教传播,让他们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就是大盛子民。

  前几年或许成效不大,但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几十上百年后,只要中途不间断,这些牧民都会真正成为大盛子民。

  草原也会成为大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楼喻朱笔批阅后,不禁感慨道:“希望这些都能在未来实现。”

  霍延笃定:“会的。”

  北境部分草原被纳入行政版图,朝廷肯定要在当地建州立府。

  那么,派谁去做第一任知府呢?

  朝中有谁合适?

  要去北境当知府,不仅要有能力,还得知悉草原风俗习惯,并与牧民交流没有障碍。

  楼喻想了想,觉得宋砚较为适合。

  宋砚出身庆王府,从田庄就开始追随楼喻,为人较为机敏,又自学北蛮语言,曾跟随使团一同出使北境。

  后来楼喻登基,他凭借出色的语言天赋,成为礼部中的一名官吏,这些年依旧不忘学习。

  宋砚忠心低调,身为庆州系官员,为人处世和思想观念都比较适合这一职位。

  楼喻遂下旨擢宋砚为北州知府,带着新政策前往北州治理。

  北州就是北境草原的新称。

  盛军控制北境草原后,牧民们都有些恐慌。

  他们只是普通放牧的,失去大部落的庇佑后,并无抵御军队的能力。

  他们担心自己会成为盛国的奴隶。

  直到朝廷政令传来。

  什么!他们这里成大盛的北州了?

  什么!不愿接受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