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3章 兵部尚书,于谦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3章兵部尚书,于谦

  还没有等领兵部尚书衔的严峻理清楚,内阁便收到了一封奏疏。

  《陈兵事疏》,这是一个很朴素简单的开头。

  然而内容,却对于严峻有着充分的启发作用,让他感到颇为惊艳。

  这封奏疏的每一字一句,都说在了点上。

  这是何人所写?倒是很有见地。

  严峻脸上出现了赞许的神色,他把奏疏翻到封面处,看见了那里的署名。

  兵部左侍郎,于谦!

  他当即命人把于谦叫到了内阁,与他展开了详谈。

  于谦与严峻并没有打过几次交道,但是在这位大人物面前却也挥洒自如,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陈国公,我认为,这次的怀来之役虽为大胜,但是我军兵事里面的种种疏漏暴露却是无遗。”

  “自从当初瓦剌称臣之后,边关便鲜有战事,导致将士们疏于防务,至有此战,最终生灵涂炭。”

  “边军应该要时时操演,我的建议是,每半年举办会演一次,划定区域,让数省之兵一同参与会演,获胜者重赏,末尾者则是重罚,以此激励边军加强武备。”

  “而在这次的大战里,三大营中,神机兵面对敌骑自乱阵脚,五军营疏于战阵,只有三千营战力强大,足够应对敌军。”

  “这充分地证明了实战的重要性,要知道三千营都是从羁縻来的有战斗经验的士兵。”

  “这也是长期屯兵于京师的弊端。虽然有数十万大军,看上去很强大,然而他们从未有过战争的历练,真正打起来,还不如数万的精锐,需知,兵不在广,在精。”

  “我甚至还在其中看到垂垂老矣的白头与十三四岁的少年,这怎么能作战呢?很明显是下面的人为了糊弄兵部干的,但是却会在战斗时带来祸患。”

  “我建议,重编三大营,选择其中强壮者留下,把老弱者剔除。”

  “把吃空饷、贪污军饷的人挑出来严惩,以震慑各将领。”

  “同时,三大营分批次前往边关或者是南方有战事的地方历练,参与对敌战争,积攒作战经验。”

  “边军之中,每年选择善战的人编入三大营,来拱卫京师。”

  “京师是大明之腹心,绝不可有失,拱卫京师的,必须是大明最精锐的的部队。”

  ……

  于谦一边飞速转动脑筋,将自己的意见在脑海中列出,一边侃侃而谈。

  怀来一战,他深深感受到了大明的无力,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狂风挽救了大明朝,真的不知道会出现怎样的结局。

  痛定思痛,他花了许多时间,研究怎么能够避免这一切。

  严峻则是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

  于谦将大明此次作战的失误做了一个总结,一条条地列在了严峻的面前,令他耳目一新,许多地方,连他都没有想到。

  没有经过血与火历练的军队,终究还是差了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