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2章 张太后与孙皇后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2章张太后与孙皇后

  宣德十年正月,宣德皇帝崩殂。

  虽然遗诏还没有颁布,太子朱祁镇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但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皇帝。

  这个时候的他,还不到八岁。

  都说一个王朝将要灭亡的特征,便是皇帝越来越年轻,但是大明朝很幸运地没有灭亡,在原本历史上有张太后摄政,辅佐的三杨也是忠心,所以没有大的问题。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时候的大明也正是鼎盛,藩王遍布大江南北,真要改朝换代,也很困难,毕竟经历了这大几十年,又有仁宣治世,大多数人还是忠于明廷的。

  所以虽然主少国疑,但是大明社稷也没有太过动乱。

  张太后也是这么想的,现在颠覆大明朝实在是有些不太可能,而且她也相信自己儿子的眼光,选择的定然是忠心的臣子。

  不过即使是这样,对于身为顾命大臣、帝师严铿,该说的话,还是得说。

  于是在将朱瞻基收敛完毕之后,她便转身向陈国公说道:

  “老身历经三朝,见识也多了,陈国公这般既是帝师,也受大行皇帝顾命,这倒是开国以来头一遭。”

  “可见先帝对陈国公之信任,勿使负之。如今主少国疑,天下人目光皆在京师,诸藩宗室亦留意朝廷之动向,朝中众臣更瞩目于你。”

  “希望陈国公能够效仿周公辅政,君臣相得,留一世美名。”

  这一番话,与其说是在与即将合作的“同事”打招呼,更像是在震慑,又是天下人,又是藩王,又是群臣。

  严铿自然是明白的,他低下头,轻声道:

  “微臣省得,定当忠心辅国,续宣德之盛世。”

  这谦恭的态度让张太后很是满意,她点头道:

  “陈国公心中有数,这是再好不过。大行皇帝崩殂得早,太子年幼,接下来还需我二人通力合作。老身一介女流,外朝之事却是不方便,之后却要仰仗陈国公。”

  “有什么事情,也可拿出来,与我商议。”

  这却是在安抚了。

  “说到这,微臣确有一事相求。”严铿却是回答道。

  “怎么?”张太后眯起了眼睛。

  “臣虽受两朝顾命,然未有相关实权。如今奉遗命总领外朝,辅助陛下,却有些不方便。微臣的意思是,在遗诏之中,任命臣为内阁首辅。”

  严铿其实一直并没有自己明确的参政职位。他是靠着皇帝的信任与顾命的身份,才看上去好像在大事中极其活跃一样,实际上他从来都只是提建议的人。

  要知道,勋贵的后代,基本都是武职。比如五军都督府的五个左都督,就都是勋贵子弟,但是其余的文官职位几乎没有他们的存在。

  哪怕有些勋贵后裔其实已经根本骑不了马挥不了刀了,但是他们也几乎不会有担任文职的机会。

  所以可以看到明朝历史,一旦太平,朝堂之事武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