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3章 内骨骼_智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载火箭,在大气层阶段的最大过载为4.8G,对于装备了生物基甲的宇航员而言,这个过载并不算什么。

  但是另一个子公司——蒲公英航天集团的空天飞艇和空天运输机,其在大气层上升阶段的最大过载就达到了6.7G,而如果紧急亚轨道空降,最大过载甚至可以达到12.5G。

  超过8G的过载,生物基甲的保护效果就会下降,如果过载超过12G,哪怕是有生物基甲,宇航员仍然有可能陷入昏迷、黑视、红视,并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通过一系列实际应用的反馈数据,各个航天类的子公司都发现,当前的生物基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局限性在于过载突破阀值的时候,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会受到压迫,进而导致呼吸困难、血循环异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骨骼系统应运而生。

  由特殊软骨组织组组成的内骨骼系统,本身的纳米结构上,类似于海绵体,在体内形成之后,会储存一定的生理盐水。

  一旦遇到突然的外力,柔软的内骨骼就会瞬间变硬,并绷紧身体。

  而外力越强,内骨骼系统就会变得越硬,这类似于非牛顿流体的受力模式。

  不过,内骨骼的承压也是存在极限的,如果瞬间过载超过30G,哪怕是有内骨骼系统,身体也一样会被过载挤爆。

  对于这一点,李青叶和一众研究员在设计内骨骼系统都时候,其实就没有报期望太高,可以实现25G以下的安全过载,就是这一套系统的最大价值。

  当然,内骨骼系统并不仅仅可以用在抗荷上。

  实际上,内骨骼系统的功能非常多,有抗荷、防弹、抗冲击、抗重压、提升运动能力。

  在生物芯片的配合下,可以不需要外骨骼,就可以抬起500公斤的重物,从10米高度跳下来,身体可以完好无损。

  同时有了内骨骼系统,在装备生物基甲的外骨骼之后,身体和外骨骼的配合会更加完美。

  不过这一切都是超算模拟的情况。

  实际情况,现在正在进行实验。

  给软骨组织注入神经网络构筑细胞,就是内骨骼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让软骨组织可以和生物芯片彻底结合在一起。

  只有完成神经网络连接,才可以对软骨组织实现精细化的管控。

  李青叶和科研助手们,看着人造大脑的反馈数据,拟人体内部的软骨组织通过神经网络构筑细胞一点点和生物芯片连接起来。

  这个过程用了8个小时。

  当最后一部分软骨组织被接入神经网络构筑细胞之后,拟人体内部的内骨骼系统正式完成植入。

  “测试一下血液调控。”

  “OK。”

  包裹着血管的那一部分软骨组织,通过收缩和挤压,成功让一部分部位的供血减少,甚至直接截流。

  然后又直接在体内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内骨骼系统可以直接挤压心脏,没有必要进行体外按压。

  接下来就是测试人工辅助肠道蠕动、静脉曲张修复、呼吸道异物排出、辅助呼吸。

  其中植入肺泡的内骨骼系统,这一部分最特殊,因为这一部分内骨骼还可以另一个效果,那就是阻隔外部液体直接肺泡接触。

  同时上呼吸道被植入了一直特殊的共生真菌,这东西可以将菌丝扎入肺泡之中,然后从液体中吸收氧气,将氧气输送给肺泡,又将肺泡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排出。

  也就是说,此时的人类可以直接在水下呼吸。

  为了解决水下呼吸带来的液体交换难题,内骨骼系统可以暂时打通上呼吸道和食道,同时暂时封闭食道和胃部的连接,让含氧液体从呼吸道进入,含二氧化碳液体从食道吐出。

  当然,这种特殊的水下呼吸模式,如果是在自然水体中,那人体的活动机能将下降一大截,因为自然水体的含氧量太低,会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

  如果没有内骨骼系统的辅助,水下呼吸甚至连游泳都做不到,只能在水底漂浮。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票。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