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9第章_我在古代搞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烧还是得烧。

  比如农物课上讲植物,显微镜就不用想了,但放大镜用来观察作物是基本。不然光用嘴巴讲,学生们只能考脑补知识点,学习不但没有效率,还会消磨学生对科学的积极性。

  还有做温室的透光,行船的望远,近视的矫正镜,这些都需要玻璃。

  于是宁锯子又回归小伙房,带着他的助手柳铁和刘通,三人憋在一起造玻璃。

  有了系统给的牛背山物矿图,原材料倒是一点都不缺,长石和石英砂轻松入手,纯碱和石灰石都是墨宗常备的材料,用石磨研磨之后混合在一起,由柳铁一并送到火窑煅烧。

  当然,造光学玻璃最好先造个坩埚。坩埚的用处很广,不但是实验室中必要的科研工具,还能试制更先进的坩埚炼钢法,这一点宁非必须不能错过。

  有了冶铁的经验,柳铁很快将矿料煅烧完毕。刘通在宁锯子的指导下制作了一套光学玻璃模具,包括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平面镜的制作相对简单,于是被宁锯子选为第一炉实验的目标。

  在矩子的指挥下,柳铁用铁铲将坩埚从火窑中铲出,刘通钳着坩埚将亮白色的半流动体倒入模具,在空气中拉出长长的银丝。

  宁非眼疾手快,上前一步将银丝剪断,招呼着刘通将坩埚再塞回火窑,自己和柳铁一起压制平面玻璃。

  工具很简单,就是一块带底带盖的铁框。

  把液态玻璃放入铁框后,直接将上盖下压,并扣死卡扣,失去炉温的玻璃很快冷却成型,几分钟后就成了一块热乎乎的玻璃板。

  “啊!透亮的啊!像水一样……”

  刘通惊讶地说道。

  他有点想不通,明明之前扔进去的都是白花花的石头,咋烧出来就变成透明的了呢?

  柳铁却没说话。

  他之前跟着矩子煅烧过横刀,冶炼过铁水,对这些神奇的造化已经见怪不怪了。

  就像他们之前炼钢一样,将生铁水浇在熟铁上反复锻打,最后出来的却是比两种铁都要坚韧的钢。前些日子矩子在扫盲班上讲过化物之学,多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又等了一会儿,玻璃板彻底冷却成型。宁非取下铁框看了一会儿,感觉表面虽然有点粗糙,但是玻璃的质地还算是匀净透明。和现代大工业的产品没办法比,但用作窗玻璃已经足够。

  不过要是做透镜,质地还要更细腻一些。

  更优质的石英砂,稀土,严格控制有色金属含量,熔炼过程要不停搅拌,让玻璃液达到高度均匀,并且严格适用退火程序,消减玻璃的内应力,增加玻璃的清透度。

  这个过程,还需要宁锯子和两个助手细细研究。

  虽然对第一块平面玻璃不甚满意,但日常使用还是足够的。宁锯子先拿自家开刀,直接拆了原本的木板窗,带着柳铁和刘通二人试着安装新造出来的木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