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笔记_破茧之新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这些事物终有一天会消失在自己的生命中,苏萱又有稍许的感伤。

  人就是如此,很多人与事只有在消失之后才会意识到他们的宝贵。而苏萱是极度幸运的,她有幸回到当初还没有失去他们的时候。

  回到家里,苏萱看见苏母在张罗着饭菜,她先回到了自己的卧室,打开书包,翻出了自己数学课本与物理课本。既然此时的苏轩数学与物理不懂,那她就要好好给这个以前的自己补一补课。

  坐在书桌前,苏萱打开了笔记本,开始整理起这两门课程的笔记。先是物理,因为物理她在国庆假期的时候已经大致做过一遍笔记,不过那次是在上,是由她自己总结的。而且数学主要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题才能有效提高的,单纯记公式记重点作用并不大,不过苏萱还是计划在数学笔记上给苏轩找上几个比较经典的题型。

  时间慢慢的划过指尖。虽然只需要写一个月的重点,大概只有两个章节的内容,但苏萱还是写了两个多小时。这期间她还出去吃了一趟饭,吃完饭后苏萱就立刻回来写,她尽量让这份笔记看上去既简单有条理,又想写的尽量详细。

  好不容易写完后,苏萱揉了揉自己有些发麻的手指,苦笑看了一下这密密麻麻的笔记。

  苏轩啊苏轩,希望你争点气,千万不要浪费了我这一番心血。

  去浴室洗了个澡,苏萱出来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将近十点了。苏萱打开电脑,登上了qq,毫不意外,又是三十几个申请好友的邀请。

  苏萱懒得理这些人,索性直接将自己的状态调成了拒绝添加任何人。她打开一个文学网站,仔细看了起来。

  中国现代文学从建国后开始萌芽,经过所谓的“反右”运动与特殊时期的打击,中国现代文学终于长出了自己第一颗成熟的果实。这就是当时流行的一些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这个文学学派直接启发了朦胧诗歌派的诞生,冒出了北岛顾城舒婷江河这四大将,与此同时西方翻译文学在中国开始火热了起来。八十年代的时候,伤痕文学发展为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和反应人道人性的市井文学,知青文学,朦胧诗并列为当时几大流派。基本上到九十年代的时候,当代文学的局面就确定了,不过这时候有一种新的流派兴起,这种流派涵盖十分广泛,很多喜欢引入一些被忽略的,遭禁忌的题材,与传统文学相比反映处一种极大的反叛性,这类文学自我主题意识极强,公然挑战现行的各种规范和传统,写这种文学的作家自诩为先锋作家,这种文学也就被人称为先锋文学。

  不过这类的先锋文学在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的时候却有些衰落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种以市民为主的消费文学开始逐渐兴起,这种消费文学文学

  请收藏:https://m.mjm8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